亚马逊中国不卖纸书了,Kindle还能走多远?
作者:张远
伴随着“图书”分类从官网商品分类中消失,亚马逊中国 15 年的纸质书业务终于画上了一个句号。
这次告别也登上了昨日的微博热搜,考虑到亚马逊在中国图书电商中份额已经跌到了个位数,这样的全网热议颇不寻常。
在新浪科技发起的一项 11 万人参与的调查中,37.7% 的人都表示曾在亚马逊上买过书。
2004 年进入中国,一度与当当二分天下的亚马逊,承载了很多人第一次网购图书的记忆。就在它告别中国之际,人们纷纷回想起了多年以来在亚马逊下的一单又一单,回想起一本本已读过或未开封的书,不胜唏嘘感叹,仿佛在送别一位相伴多年的老朋友。
亚马逊中国停售纸书,也被认为是一个时代悠长余音的终结。今天中国的图书电商早已不是 15 年前的光景了。
无论是网站页面还是销售策略、推荐系统,只有亚马逊还停留在过去,在日益畸形的图书市场中一步步被边缘化。
当图书大战从地盘之争到“常态化”,当满 100 减 50 的促销活动恨不得从年初做到年尾,当纸书定价一路走高,读者的“心理价格”不升反降,定价与到手价之间不断背离(开卷监控数据显示,在不包含满减、满赠、优惠券等活动的情况下, 2019 上半年网店渠道折扣为 6.0 折),图书电商正在把出版业拖入一个“三方全输”的恶性循环。
由于图书电商的常年“倾销”,实体书店由于毫无价格优势而被无情碾压,目前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已经滑落到 35.9%,且在进一步降低。
今年上半年,网店渠道同比上升了 24.19%,而实体店的颓势则继续扩大,同比下降了 11.72%。
电商渠道几乎完全掌握了一本书动销与否的生杀大权,折扣、满减成为出版社不得不接受的“霸王条款”,买量刷榜成为迫不得已的生存之道。
当越来越多的书店不再以卖书为主业,售书区面积日益缩水,意味着出版业正在失去成千上万各有特色的展示门店,只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地冲击网店首页。
于是新书出头变得愈发艰难,除非作者自带粉丝,营销编辑自己从全网拉来流量。
图书电商的首页被特价、满减、秒杀所充斥,亚马逊引以为傲的个性化推荐则被证明“水土不服”。
当京东、当当依然在折扣大战中缠斗不已,在书价上涨与购买力缩水之间努力维持“虚假繁荣”之时,拼多多、聚划算却通过“地摊价”与伪劣书、盗版书发动了“降维打击”。
京东、当当的“满减套路”在几块钱的一口价面前显得毫无吸引力。当下沉市场成为增速放缓的图书电商的下一个“蓝海”,读者之间的阶层分化也日趋明显,越来越多的价格敏感型大众读者将被分流。
京东、当当们用满减、折扣维持的“平民化”假象,也许不得不重新定位。
当然,中国图书电商的一切“怪象”以后都和亚马逊没什么关系了。
虽然亚马逊的离开对大部分读者并没有什么影响,但一小撮“原版书拥趸”却因此沦为了“亚马逊难民”。
正如豆瓣用户 @文泽尔 的广播所说:
自 2011 年起 我已在中亚购买了超过 25000 册的原版图书,大部分是重量 1kg 以上的画册。不必考虑汇率、运费、
海关等一切成本增加因素,甚至不必考虑中国对敏感内容的管制,2019 年 7 月 18 日之后,只剩下澜瑞、当当、淘
宝、中图、孔网等平台还在进行原版贩售。同样的书,购书成本至少是中亚的三倍以上,可选种类也变得很少。从
今天开始,再想在国内建立新的外文藏书体系,再不会有过去那么容易了。
豆瓣@文泽尔
亚马逊曾经扮演了中外图书互通有无的角色,成为国内读者获取海外图书最便捷的通道。如今,这条通道已经关闭,而其他通道上的关卡也越来越多(不久之前,有读者发现多抓鱼上的外版书全部下架)。
亚马逊纸书业务退出之后,更多的人关心的是 Kindle 业务将何去何从。虽然官方表示 kindle 电子书商店将会保留,然而未来已经被蒙上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
纸电同步曾是亚马逊中国的竞争优势之一,2018 年上半年新书纸电同步率接近 7 成,而纸书、电子书之间的互相促进也早已得到了证明。
伴随着纸书业务的下线,Kindle 电子书店将失去纸书业务的流量、营销依托。
曾经,亚马逊每一本纸书的页面都有一个选项“请转告出版社我想看这本书的 Kindle 版”,不仅显示了亚马逊在纸书电子化方面的决心,也是“挟读者以令出版社”的一种施压手段。
在中国的纸书电子化进程中,亚马逊曾经扮演了布道者、技术提供者、标准制定者等角色。如今,电子书早已经过了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阶段,亚马逊也从引领者变成了守旧者。
就像当年的图书大战一样,微信读书、蜗牛读书等通过无限卡组队、免费阅读时长等方式,不断降低电子书的价格门槛,而 Kindle 的电子书价格却依然高高在上,很多时候甚至与纸书不相上下。
不得不承认,尽管违背了亚马逊初衷,但丰富的第三方资源生态曾经是 Kindle 阅读器在中国热销的重要原因。
然而,伴随着国内版权政策的日趋规范,readfree、bookset 等资源站纷纷关闭,当免费资源推送难以为继,将会有越来越多的 Kindle 沦为真正的泡面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