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新书畅销,营销要加多少戏?
作者:桃子
关于图书营销,20 世纪美国出版史上的天才编辑麦克斯·珀金斯有个比喻:
广告宣传就好比一个人推一辆静止不动的汽车:“如果他能把它推动,那么推得越多,车动得就越快越轻巧;但如果推不动,那么就算他推死,它还是不动。”
这绝非编辑工作不给力的推脱之辞。我的理解是,一本书出来,不做营销肯定不成,酒香也怕巷子深;但营销是否有效(能不能推动,有没有转化率),书稿质量是否过硬、内容卖点、用户痛点挖掘得是否透彻,对销售的影响占七成以上。
但有些明明推不动的车你却硬推,反而会适得其反。
大冰老师之前上市的新书《小孩》还是延续了前几本小蓝书的风格,走江湖故事的情怀路线。同去年一样,今年的新书,又因为定价的问题上了热搜榜。只是这次,风评却不太理想。上了热搜的原因是亲爱的大冰老师为了我们这群穷逼都能买的起书强势要求出版公司编辑控制定价的感人故事,这样的故事真的是能让粉丝一年哭一回。
我不是粉丝,但我还是哭了。是被他们的营销感动哭的。
这条微博被智商在线网友群嘲后,大冰老师删除了聊天记录并又发了一条新微博:
但我还是在网上找到了聊天记录截图,看的我是一边泪目一边记下这些营销知识点:
我真的没想到大冰的营销编辑竟然会以出书做善事为营销点!到底是多么差的市场、多么浅陋的读者需求,给了你们在造福于民的幸福幻觉?
看完这场大戏,我在洗眼睛的同时不由得开始反思:自己以前做营销时使用的那些幼稚手段简直就是垃圾!我对不起以前信任我的领导,这么好的主意我怎么就没想到呢,该死!
我身边的很多朋友都不太熟悉大冰,只知道他的标签有主持人、情怀书作家、文艺青年的榜样。在此之前我对大冰也并不了解,因为我已经过了看他的书的年纪了,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都过了。在我眼里这类作者(我说的是这类,没有特指某一人)没啥文笔~爱买粉儿~爱作妖儿。但是这一次借新书出版方之力我几乎把大冰的丰功伟绩了解了个底儿掉。
以下是本书的商品详情:
重点部分请赏大图:
这新书详情真的不是高级黑嘛?大冰真是散发人性的魅力和光辉了?出版公司对于不涨价实属意难平哈哈!
众所周知,每本新书都会伴随着一定的“噱头”上市,也就是上面提到的营销点,这里关于营销的部分不深说,我只和大家聊聊《小孩》这本书的“噱头”为什么让我反胃。
软文:各种暗示、无底线的美化;
饥饿营销:实则卖期货;
xx大战:流氓互尬;
黑与被黑:指桑骂槐的给别人家泼脏水;
xx价格战:先提价再降价。
首先以上五点在大冰和出版社编辑的对话中基本都占全了,强迫症的朋友可以去对号入座一下。
我至今都在疑惑是谁给他出的主意今年再发一次和编辑的对话(戏)截图,大冰如今的成功那是人家自己会经营,够商业,知道这些“文艺青年”喜欢什么,所以我分析,大冰老师本人干不出这么没脑子的事儿。
这些戏码只不过是出版方的营销手段,但给新书定低价对于出版公司来说真的就是牺牲吗?人家早就让“文艺青年”集体高潮了,看他微博下面的留言就知道有多少捧 jiojio 上赶着送钱的了。
其次是出版方对作者本人的过度美化和消费,把营销重点放在了作者人设上而不是书和内容。
出版方的营销试图将作者打造成圣人,强调他的不食人间烟火标榜他的高情操他的重情义,明明是商品详情介绍却给写成了作者的生平的维基百科,给了我一种仿佛是在看实习生简历的感觉。营销编辑试图带给我们一个完美的圣人,想让读者去崇拜去仰慕去歌颂,用力强调“他是全世界最棒最完美的作家”但无形中却也失jio踩了别人家的作者,让同行看了不舒服。
“看我们家的作者多优秀,你们的……噗。”
这本书在网站的详情图上我除了书封和部分金句的展示外,我几乎没看到丝毫和书有关的信息。上面最明显的只有营销活动、送签名、扫码听歌、猛男照片和“我们是40元以下字最多纸最好的平装书”。
也不知道出版方的操作有没有经过作者同意,反正这个详情页给我的感觉就像是日日对我催婚的二姨,成天给我介绍对象只说人家有多少钱多成功却因为对方太丑太矮不给我看照片不让我加微信想让我直接和人家见面结婚生孩子。
图书详情页的正确打开方式不应该是这样的么
作者简介、内容简介、媒体评论、获奖情况、推荐人,重要信息一目了然而不是一直疯狂强调:
“我们的新书真的超级划算花不到 40块就能买回 40w字”
“我们的新书能听歌有猛男还有几率爆吉他”
“为了大家我们这波血亏”
或者也可以是这样的:
用创意打动读者,绝不撒狗血卖人设(我做的嘻嘻嘻)
关于大冰老师我们大多数人都不配对他进行点评,因为我们没大冰老师成功。但有人喜欢他、就有人讨厌他,有人尊重他、就有人把他当笑话。但不止是大冰老师,很多作者都容易被出版方看着花哨的营销计划蛊惑。然而制定方案只是营销第一步,计划赶不上变化,读者和市场更关心的是内容!
虽然市场变化快,同类竞品多,并且渠道资源和读者注意力有限,但读者来买书,给我们看看书啥样好不好?那么多戏干嘛?剧本杀么?做营销时态度请端正一点,要有服务意识,戏不要太多我们不是来舔作者和歌颂你们伟大牺牲的。大冰写书卖书活生生的被营销编辑搞的像是本山卖拐一样不靠谱, 39.6的定价对于一本平装书来说只是正常价格,并没有便宜 OK?大冰老师已经是一个很好卖的作者了,所以没那么需要塑造价值。认真做书好好卖书,有多余的精力搞花样,可以,但像《小孩》这种蛇皮营销真的没必要。
对多数作者来说,只要跟编辑一起死磕内容,只要水平不差就会有不错的结果。
说到底,图书营销既不神秘,也不玄乎。它可以看起来非常高大上,作者可以被包装,但最终它还是要落地的,作者还是要和读者有共鸣。营销编辑是一个创意岗,需要的是新鲜的点子和资源,而不是炒冷饭,更不是贩卖“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