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一位作者的影响力?
作者:胡家
人的经验和视野是有限的,对编辑而言,在工作中难免会遇到认知盲区。初次接触一位作者,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对合理的判断,是编辑的一种基本功。简单来说,就是判断作者是否可以出书、适合给出怎样的出版条件。结合自己挖坑、填坑的经验,在这里简单梳理一下。
基本数据检索
在基本数据工具平台可以找到很多有用的信息。重点关注信息包括以往作品、主要的职业经历、创作脉络、社交平台影响力、作者的朋友圈、公号的粉丝分布、知乎的评价等等。
(1)其实每一点都可以展开分析一下,拿以往作品来说。
以往作品发表的年份。由此可分析出是作者本身影响力大、还是题材上的创新或者热门成分在起作用,因为每几年都会有一个热门题材;
同期作家的影响力对比。等同于分析作家的梯队分布,从一个作家了解同一类型的作家;
作品的口碑延续性。有的作家在持续积累口碑、有的是在转型,这个信息也很有价值;
以往作品中是否还可以挖掘出新热点,分析作家的潜力是否可以被发挥出来;
(2)职业背景也很好理解,比如在某个学科的经验。多年的职业经验可以说明作家的权威性、作为策划营销的内容卖点。比如官场小说作者的从政经验,以及刑侦类小说作者的专业经验。
(3)关于创作脉络,需要简单作梳理,有一个整体的认知。不限于出版作品,在各个平台的发表的作品都可进行梳理。
(4)作者的朋友圈也非常重要,可以拉近编辑和作者的距离,或许会发现你与作者的某位朋友有交集。这些信息在实际策划和营销中可以运用起来,并不是简单地为作者背书,而是找到相对专业的评价,比如某位文学评论家对作家的评论。
这些信息直接有效,有目标的检索数据之后,大概就掌握了60%的信息,当中可以找到一些选题的思路。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误读,需要后期运用别的方法来修补。
开卷数据+当当评论数
图书销量是可以查到的,实际销量对比开卷数据的系数是 3-4 倍,对比当当评论数系数差不多是 10 倍。京东评论存在几本书捆绑到一起,或者老书导入评论的问题,注意区分。数据只作参考,可以辅助判断。同一个作家的不同书、同一个题材的不同作者,都可以看出一定信息和趋势,分析出这个作家适合什么题材,以及是处于上升期还是转型期,编辑应做到心中有数。
粉丝数的迷思
除了内容的卖点,对粉丝问题需要认真判断。“微博多少粉丝,豆瓣多少粉丝、公号多少粉丝”,新编辑很容易被这些信息误导。一来数据很可能有水分,二来粉丝构成与真实转化有时很难把握。这时可以横向比较一下,判断同类型的作者中,作者的人气属于什么咖位。
现场能力
知名作者一般都会有现场活动,现场能力观察起来真实直接。人气、人格魅力都可以直观感受到,可以去听一场演讲或者座谈活动。另外,如果作者现场能力很强,也是后期营销的优势,如果现场能力一般,需要提前想好预备方案。
版税条件
既然已经涉及版税,生意就已经谈成了 80%,新编辑自然需要对自己公司图书首印首发数有一定了解。如果遇到知名作者,一般让作者开条件较好,出过书的作者一般都很了解行情。版税太高大概有两种情况,一种就是书的销量的确有保障,另一种,作者认定自己能拿诺贝尔文学奖。
话说回来,最好的办法还是多积累。
这个是慢功夫,编辑阅读量够多的话,对作家了解的自然就多,甚至对作品的特点都有自己的见解。真正专业的编辑能得到作者的尊重,很多老作家和老编辑都是很好的朋友,相互成就。真了解和假了解是装不出来的,交往中一般也能感知到。多关注排行榜、多看书,哪怕多刷刷微博,都会有一些收获。
以上内容虽说是分析作家,其实也是在分析选题价值。需要注意的是,个人喜好有时会放大作者本身的影响力,自己喜欢的歌手、或者作者,总觉得会有很多人喜欢,实际却很小众。但是能做自己认可甚至喜欢的作家,是编辑工作的一种福利。